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深入调查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社会使命之一。
阆中古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从一个普通的古城转变成一个旅游胜地,也是我们探讨乡村振兴,农村旅游发展的切入点。


红色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先后入阆中,并修建了寺庙与教堂。现在保存完整的有清真寺、天主堂、净圣庵、基督教堂、巴巴寺、千佛寺等等。
唐代诗人笔下的“滕王阁“,还有俗称张飞庙的汉桓侯祠(下图)。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


下图为贡院,又称“考棚”。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试的考场。阆中贡院位于四川阆中学道街。
这里的美食也很香,保宁醋文化、张飞牛肉、桂花蒸馍等。还有最让我们动人心魄的打钱棍、花灯戏、剪纸、太平牛灯、皮影等等。其中王皮影博物馆(下图),在川北皮影各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在2020年4月,五龙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2021年7月1日,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工作,阆中市天宫镇在名单当中。

五龙村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420户1540人。近几年,五龙村按照“特色旅游小山村”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探索出了“旅游%2B扶贫%2B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镇旅游重点村、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近一年,接待的旅客有100万人次,总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

经过我们对当地的居民和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与了解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年龄在23岁-60岁之间。秉承着乡村振新村民受益的原则,村民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了乡村振新的道路上,小到孩童老到70高龄老人。来自一位65岁工作人员的话:“我们这里现在搞这个乡村振兴真的好呀,交通村民的收入来源都得到了改善,老到七八十坐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咯,儿女们也能放心了。”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五龙村的村民说“从来没有想过,现在生活能这样的好,我们70多岁了坐在这里都能领工资,也是享福了。”政府的扶贫振兴工作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温暖。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起步阶段
同时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时期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建立
就是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
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期待
这是也大家的新生活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