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 搜索 吉利学院官网
团委简介
团委简介
团学组织简介
校园活动
志愿服务
社团活动
风采展示
资料下载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吉利青年三下乡①②|人文学院——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发表于:2021-08-27 来源:

吉利青年三下乡①②|人文学院——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


——乡村振兴旅游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7月17日吉利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到米易县白马镇龙潭溶洞实地考察。

微信图片_20210916225515.jpg

(吉利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据了解米易县,属四川攀枝花市,春秋相连,夏季长达5个多月。地势北高南低,呈南北走向,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于此。据记载,远在黄帝时期便有先民在此活动,上古五帝中的颛顼帝便诞生于此,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美称,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境内有颛顼龙洞等著名景点。据传,颛顼出生于四川米易县,是五帝之一的上古帝王,创造历法,创制九州,被称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龙洞,位于米易县白马镇,全长1.8公里,分为旱洞和水洞两层,以怪状钟乳石、飞瀑流泉、负氧离子为三绝,被誉为“四川一宝,地下奇观”。


微信图片_20210916225520.jpg

(图为颛顼龙洞实景图)


微信图片_20210916225525.jpg

图为颛顼龙洞实景图)


厚植文化沃土助力乡村振兴深度开发颛顼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巨大潜力,开展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开发,建成傈僳族博物馆、麻陇彝族博物馆、回族文化展厅,成功打造普威明清风情旅游小镇、白马历史文化古镇、田坝清真民族示范村等一批各具特色旅游名村名镇。着力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打造四川省非物质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积极推进新山傈僳族祖居圣地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916225529.jpg

(图为米易旅游景点图)


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品融合,积极研发旅游商品,新山风物傈僳生活品质系列旅游商品获得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五福礼盒”获得2020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非遗助脱贫”入选四川省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围绕“中国颛顼文化之乡”和“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做足文章,常态化举办“颛顼故里、游学之旅”文旅体验活动和颛顼龙舟大赛、傈僳族约德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培育“清凉度假·在米易”“深呼吸·在米易”阳光康养旅游品牌,适时举办“三花节”、“采摘节”、“荷花节”、“丰收节”等农事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态。

微信图片_20210916225535.jpg

(图为米易旅游景点图)


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强城乡之间的生活、文化交流,更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目之所及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少,许多城市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这对于乡村是重要的发展机遇。绝大部分农村位于相对偏僻的地区,往往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916225539.jpg

(图为米易旅游景点图)


利用乡村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同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的精神指引。乡村往往具备城市没有的资源禀赋,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应充分运用这些特有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以更好发挥城乡互补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图为米易乡村农业产品图)


保护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丢弃,它既是乡村社会的凝合剂,也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应当通过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鼓励村民参与集体文化活动,在保护和传承中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