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成都医学院进行。本次竞赛我校共申报12支队伍晋级省赛,实现全员获奖,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8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赛事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个类别,共吸引四川省121所高校、18万余名青年学生参与,共计报送2.2万件作品,近1400件作品进入省赛初评,505件作品进入省赛终审决赛。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特等奖作品84件、一等奖作品156件、二等奖作品265件、三等奖作品761件。
省赛特等奖:
项目名称:万适灵动——机器人通用底盘的研发与应用
团队成员:黄溪钰、丁嫒媛、陈星宇、白蕊、阳敏、杨森炜、史雅琪、钟子萱
项目介绍:项目旨在解决当前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底盘技术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点。团队在汽车工程实训课上受到启发,借助学校的科研环境和吉利汽车的产业资源,利用丰富的实践场景,成立“智绘未来工作室”,来研发一款通用的机器人库盘。本项目致力于根据不同需求研发一款集创新性、实用性与高度灵活性于一体的机器人底盘,以“减震底盘+底层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一个通用底盘可搭配多种功能模块,开拓了机器人底盘的新局面。
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守乡土根脉,铸振兴之基——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甘肃陇南八县一区调研)
团队成员:宋玥、邱航、蔡辰宇、罗梓煜、孙一然、王星瞳、吴鹏、高乐颖、梁婷、蔡千叶
项目介绍:在相关课题和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制定了科学的研究路径,对陇南市八县一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其主要存在遗存有限、荒废破败、新旧冲突的问题。在分析后,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最终,获得了相应的成果。
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低空经济新基建:基于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动力系统革新研究
团队成员:李欣、李学炜、罗文靓、叶瓯扬、曾宇龙、陈胤文、张梓慷、范兴佳
项目介绍:团队通过三大创新显著提升了固态电池性能,并推动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在材料方面,研发了硫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巧妙融合硫化物的高离子电导率与聚合物的安全性,同时采用碳纳米管与二硫化镍复合正极,增大接触面积、优化离子传输效率,进而提升电池容量与循环寿命。工艺上引入3D打印技术,借助类似于DIW直墨技术的SEL技术,实现了正极与电解质的精准打印。创新后的固态电池融合进低空经济,推动产业发展。
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智汇锂源——废旧动力电池拆解技术领航者
团队成员:刘帅霖、宋昊宁、罗荣、肖凯航、陈薇羽、辛泽华、罗诗涵、吴雨韩、杨吕梅、张思佳
项目介绍:团队运用自适应柔性精细拆解,以达到减少排放,降低能耗,绿色处理等产品预期。自适应柔性精细拆解:本产品根据不同电池规格和芯包规格进行柔性化生产,实现不论是方形、软包电池,还是叠片、卷绕芯包规格的全覆盖。全自动、全组分精拆:全流程从上料到下料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慧眼智能:采用成套智能装备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在数字化生产方面,采用生产全流程可视化看板管理,电池溯源管理,保证电池生命周期最后一站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智能化生产方面,运用智能安全预警系统,实现电池废旧程度的感知,视觉识选上料。有效能耗:利用功率500kW的热解炉,减少排放。非必要物质不参与热解,降低成本,大幅减低资源消耗;拆解过程最大程度收集电解液,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减少HF;芯包预整阶段,收集胶带、塑料膜等,避免二噁英生成。精拆细分从源头着手,大幅降低废气、毒气排放。
省赛三等奖:
l 智泊未来——自动化停车管理系统
l 睿行云盾——AI智能防摔守护杖
l 清泽检舟——水质检测无人船
l 智运安行——地铁站台智能防落物系统
l 方寸涟漪——模块化生态猫抓板
l 智像慧言——盲人阅读的智能向导
l 安全视界——视障人群出行解决方案
l 智感守卫——基于MEMS-NDIR融合感知的智能座舱之眼
此次赛事吉利学院学子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吉利学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期待吉利学子在未来的学术科技竞赛中再创辉煌!